untitled.bmp 

〈送行者──禮儀師的樂章〉是一部很動人的電影,無論是戲中出現的大提琴配樂、角色人物間的情感,又或者是納棺師為死者整束遺容的俐落手法,在在呈現出一股獨特的溫柔美,使得整部影片別具質感。電影英文片名Departure(s),有兩種意涵,一是「離開」,逝世者對於生者而言是一種黯然的告別;另一是「啟程」,或許對逝世者來說,這是祂下一個旅程的開始,就像電影中說的:「死亡,只是一道門。」

一開始男主角大悟因所屬的樂團倒閉,迫於生活無奈,亟需尋求一份工作,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放棄多年的夢想,將大提琴轉賣,打算東山再起,然在因緣際會下成為納棺師,只是,納棺師這樣的工作在其他人眼中並非光榮的事,人們都以為那是罪惡者為求救贖的一種職業,在這樣的眼光之下,大悟興起了辭職的念頭,但是當他親歷了一場場的儀式後,他漸漸感受到其重要的意義以及內心的充實。

讓人記憶深刻的一幕,就是片末大悟為自己生父理容的那段,其實大悟始終都是愛著自己的父親,雖則不能諒解父親當時離去的原因,但仍是渴切父親的愛,從他每每在沮喪失意時,將大提琴拿出來拉時便可以知曉,對於那空白了三十年的父愛,他感到失落憤怒卻又無可奈何,只得在演奏大提琴的同時,想像著父親已漸模糊的容貌。

另外一幕,便是大悟在扮演「模特兒」時候的畫面,看起來幽默的一段,背後亦有其涵義,我相信社長之所以要大悟親自扮演大體,用意就是要讓大悟感受那種感覺,從而讓他在以後對待往生者時,更能具有一份關懷與尊重。尤其在當社長失手在大悟臉上劃了一刀,更讓我肯定那是社長故意為之,不然,一個已經擔任納棺師多年,可堪為「達人」的大師,怎可能還會在最重要的臉容上有差錯?目的就是要讓大悟對於這次的體驗印象深刻,要他能以更虔敬的心對待祂們。

最後,在劇情的推移下,大悟將緊握於他父親手中的石頭,輕觸在妻子隆起的肚腹上象徵著死生交替,循環不已,雖則病禍不可免除,但同時也存在希望。電影透過禮儀師的角度,讓我們重新去省思死生大限,更讓我們懂得珍視生命、愛惜身邊的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snowy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