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pg-741403.jpg 

「銀燭燒來滿畫堂,新人羞澀背新郎。
    新郎不用相扳扯,便不回頭也不妨。
    花下庭前巧合歡,穿成一串倚欄杆。
    緣何今夜天邊月,不許情人對面看。」

早在得知要去看這部戲的時候,我就先到圖書館去翻閱一下清李漁《無聲戲》中的〈男孟母教合三遷〉這篇,故事發生在清朝當時正是「南(男)風」盛行的時代,秀才名士許季芳與美少男尤瑞郎相戀相愛,誓守終生,瑞郎為了報季芳恩還自宮為婦 。而當初追求瑞郎的南風者之一陳大龍,因妒構陷季芳,而大龍父任太守,尤忌南風,便以酷刑罰瑞郎,眾南風者圍觀,想要吃豆腐。季芳勇救瑞郎,下獄死。瑞郎更名瑞娘,撫養季芳遺孤承先,極力避開陳大龍為首的南風者。最後承先長大中舉當了地放縣令,而瑞郎(娘)同時亦受封誥命夫人。

這齣戲在前半場的時候忠於原著,將許季芳與游瑞郎的故事敷演一遍,在戲劇開端便用「枇杷」的譬喻,預告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煽情畫面,男男的情事在季芳聘娶瑞郎後發生,此幕是上半場的高潮,舞台分成兩個部份,一邊是兩男房中之樂,一邊是陳大龍獨自唱著淒婉卻又似催情的曲調,一邊是激情化不開,一邊則是心碎又悲哀,讓我看得也是一邊害羞,一邊為大龍感到心痛。

而下半場則偏重在導演改編的部份,場景自閩中地區來到了台灣,闡述瑞娘隱藏過去帶著季芳遺孤承先獨立生活。我很喜歡這一部分的演出,亦莊亦諧地帶出許多東西,角色也與上半場的相互應。從一開始的「梁祝黃梅調」,便讓我陷入思考中,以往看梁山伯與祝英台時,我就曾經有個疑問,到底梁山伯他喜歡的是男人還是女人?畢竟當他對英台動情時,英台一直是以男裝扮相,最後才得知他身為女人的性別,才上門準備說親。導演將「梁祝」穿插在這部戲上,我真的覺得用得極妙極恰當。到了台灣後的瑞娘亟欲掩蓋過去種種,同時擔心承先重蹈自己的覆轍,便不許承先與男性有過密的接觸,只是結果卻出乎意料,承先竟愛上昔日仇人陳大龍的侄子念祖,一切彷彿命中注定,但最後仍是有情人終成眷屬,瑞娘步將上一代的仇恨帶給下一代,遂應允了彼此「相處朋友」。我個人解讀是季芳欠大龍的情最後由承先去償。另外,最後瑞娘將自己當初嫁給季芳時所穿的白色西裝,改成念祖的尺寸後,交予念祖的那一幕也很令人動容,「白色西裝」所代表的意涵,也是很值得玩味的一個點。。(另外,記得老校長說過一句話:「有些事情,只是人們不習慣或不了解,但不一定就不對。」實在是講到我的心坎裡去了!)


最後我不得不說,這部戲實在是超乎我預期的精采!現在回想起來,真是無比歡欣!

2ed76da0.jpg 

PS. 喜歡Q對最後一幕的詮釋:「念祖相機的閃光關了,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且接受這樣的事情,但對於其他人而言,這仍是一件很特異的事,所以閃光燈才會不停閃!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snowy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